1905电影网专稿 两会期间,科技圈代表们带来了近百份提案,雷军、李彦宏、丁磊等代表提出了关于绿色AI、碳足迹管理、VR教学等许多都来自科技产业实践的建议。2035年建成电影强国的目标,也在为电影工业化提出新要求。本期《今日影评》两会特别策划系列节目“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邀请到商汤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田丰,共同来聚焦中国电影的科技创新。
说起电影行业的科技,大家容易想到IMAX、3D等技术,节目组采访到一些观众,他们纷纷表示:“会选择相对观感效果好一点的比如说像IMAX”“将来希望看到虚拟与现实、电影和VR的结合”……对比今年和去年的两会热词,我们发现“科技创新”这个词已经跃升到第六位,中国电影也一直致力于推动“互联网+电影”的创新。那么有哪些科技成果可以助力电影产业的发展呢?
我们能看到数字技术应用在电影拍摄中,部分电影使用数字虚拟角色演出,场景也通过数字化进行布置。在银幕上,除了现在已经成为很多观众观影效果首选的巨幕之外,还有环形银幕以及360°的球形银幕。电影行业从人机的体验界面在不断地发生创新和变革。此外还有李安导演拍摄《双子杀手》时运用的120帧技术,为我们展现更真实的场景,无数细节清晰地展现在观众的眼前。田丰表示:“其实我们从两会的热词上就能看出来,中国的科技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一个硬实力,科技的创新能力也完全应用在影视作品之中。”
科技创新的成果在电影领域已经一个接一个地跃然眼前,但是这些成果怎样才能让更多的观众和从业者享受到?转变思路、吸收电影科技成果成为了创作者的新挑战。如120帧技术带来的细节冲击,在极高分辨率下,镜头里的每个细节都得到了很好呈现,观众有了自己选择的重点,每个人的选择可能不尽相同。这种创新带来的不同交互,需要被创作者所利用,如何通过新技术来服务于电影语言成了关键。
元宇宙是去年以来不断被提到的概念,这个概念也不断地刷新我们认知的范畴,作为科技创新牵引出来的新概念,元宇宙跟电影之间,有着怎么样的结合?田丰提到:“我们目前看元宇宙底层的一些技术,其实已经成熟了,比如说混合现实的技术,它实际上是把数字的物体、数字的人叠加到我们真实环境中,还有5G的技术,然后有第三个底层的技术,实际上是在于人工智能。元宇宙底层的技术它一定会帮助我们的文艺创作者创造出更多符合你想象、不可再现的场景,就像《失控玩家》里面的男主角,他戴上特殊的眼镜之后就发现,在这个大街上完全变了,有各种各样的娱乐的场面,甚至还有一些游戏的奖赏。或者说我们把《长津湖》里面的吴京这个角色带到我们身边,给我们去讲解抗美援朝当年的故事。这种环境其实是和我的运动以及周边的环境融合在一起的,这种真实感是非常好的。”
3月1日的时候,国家电影局等印发了《关于促进影视基地规范健康发展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到要提高科技含量,大力支持虚拟数字拍摄、云计算、云存储、人工智能、5G协同制作等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这些技术,能通过虚拟拍摄等方式,为中国电影赋能,如《刺杀小说家》《盔甲武士》等影片都通过动作捕捉的技术来表现形象。国产的AI超算中心也正全面地为影视行业提供支持,中国的Cinity的巨幕技术也是代表世界领先的。
“万物皆媒”的时代即将到来,科技为电影创作带来挖掘不尽的潜力。现在这个灵动的环境,会为文艺创作带来巨大的发展。每个让电影创作者们通过利用和把握科技,跟上时代的进步,实现2035年建成中国电影强国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