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电影网专稿 “报、报、报、报、报告老板,请、请、请让我出演……”当白客和小爱清唱起网剧《报告老板》片头曲的时候,谁的青春又回来了呢?
这记“情怀杀”发生在电影《扬名立万》的首映礼上,而这部电影的导演正是网剧《报告老板》的导演,刘循子墨。
对于大部分的80后、90后而言,万合天宜出品的《报告老板》和《万万没想到》绝对是寝室里,或者工作间隙最好的下饭剧。
这位在网剧里翻拍电影的导演,如今终于交出了自己的电影作品。
电影上映,挑剔的豆瓣评分从7.5分上涨至7.7分,领先同档期的其他影片。猫眼和淘票票评分则分别9.3分和9.1分。
对于熟悉《报告老板》的观众,看到《扬名立万》的时候仍有很多各色各样的问题,这部讲述拍电影的电影,让大多数观众看完之后,坦言像是“剧本杀大电影”,这是一种怎样的创作思路?当然最大的疑问,莫过于刘循子墨多年前曾允诺过的《报告老板》电影版,如今又是如何呢?
或许当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扬名立万》,答案也会更接近电影立项时的那个名字,“一部佳作的诞生”。
灵感
“报告老板,我觉得这部电影应该这样拍……”这是《报告老板》中,最经典的台词。 这可以说是内地市场中,最早解构以及恶搞影视作品的网络剧,它以轻松诙谐的风格,吸粉无数。
回到电影《扬名立万》身上,它有类似的调性,一群不得志的电影人聚在一起,想着拍一部传世的作品。 故事的这般开头,不免让人怀疑,它和《报告老板》之间的联系。“它可以算是《报告老板》电影版的雏形。”刘循子墨并不避讳两部作品之间的关联。
诚然,在刘循子墨当时的规划中,《报告老板》这个项目除了剧集之后,还会有一部大电影。“写了一年多的剧本,甚至都已经建组了,结果投资方撤资了”,没想到,《报告老板》每集片头寻找赞助商的笑点,成为了现实中的呼应。
“如果没有万全之策,不想动那个电影,就怕喜欢的人会失望,也怕自己会失望。”刘循子墨并没有想趁那波热度去做作品,内心会失望,也会遗憾,整个状态也些许迷茫,不知道后面该怎么做,于是就接下公司的安排,参演了一部影视作品。
在那个剧组里,同事华宇知道他对《报告老板》电影版的执念,便向他推荐了三谷幸喜执导的电影《广播时间》。万万没想到,刘循子墨看完电影之后,灵感也随之而来,“原来这种电影这样拍”。
即便如此,他当时不知道重新再创作剧本,是否要和《报告老板》勾连,他依旧找来了张本煜、柯达——《报告老板》的原班人马。而他们,更是在刘循子墨处于低谷时期,始终陪伴身边的挚友。
“我们不是要去贴合,就是从《报告老板》的基础上,激发一个新的创意。”
一群老友重新聚在一起创作,本身就有着难以言语的默契。从在《报告老板》里“拍电影”,到这次真正的拍电影,似乎是刘循子墨的电影梦变成现实的过程。但他自己摇摇手,“我不是执着于拍电影,而是喜欢跟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作一部电影。”
不失控
“一开始就没想做喜剧,我觉得如果是纯喜剧,电影最后会失控。”
在外界看来,喜剧是刘循子墨,乃至整个万合天宜人的关键标签。甚至过去做剧集的时候,他们呈现出来的也多是纯喜剧的表达,可是回到电影上,刘循子墨非常清醒,“每个观众的笑点都不一样,如果一个劲做笑点,我怕陷入一个圈子里,最后观众看完只顾着笑,忽略了故事本身的人物和情感的内容。”
毕竟是第一部作品,刘循子墨希望从自身出发,“犯罪、悬疑、推理,再外加点黑色幽默,都是我平日喜欢看的一些电影题材类型。”虽然市场上有很多商业性更强的电影题材类型可以选择,“但我自己没有兴趣,我怕拍出来会丢人。”
确定了电影类型风格之后,至于故事内容,大家还是选择取材身边的故事,“我们熟悉的就是拍电影,拍这种东西,我会觉得更生动一些。”
于是,顺着这条线,创作团队慢慢构建整个剧情的发展。
当观众在电影前端,看到角色根据案件卷宗进行拍摄方式的阐述,熟悉万合天宜的观众,谁不感叹,这就是《报告老板》的味道啊!加上张本煜和柯达经典的表演风格,简直就是“爷青回”!
可是,电影只是如此吗?
对刘循子墨而言,显然并不满足。这些内容更像是一种彩蛋的存在。熟悉《报告老板》的观众能读懂它的情怀,而不熟悉的人,则并不会被它干预,对剧情的理解产生发展。
果不其然,如今从网上的评价来看,整段内容就如同电影的一个钩子,勾住观众之后,再向观众展现出“不一样的刘循子墨”。电影一环套一环,完全以室内对话戏的形式,展现整个迷案。
用拍电影的形式复盘案件,再把角色/观众引到案发现场。这种典型的密室杀人案件,放在当下环境里,成为了众人眼里的“剧本杀大电影”。
或许这种对比看多,就连对剧本杀没有特别兴趣的刘循子墨都无奈笑了笑,“我后来发现形式上有些相似,尤其还有种实景探案的剧本杀,确实和电影后面在案发现场的情节很像。”
事实上,这些模式都是整个团队创作中的“意外巧合”。 “平时我们开剧本会的时候,就和电影前半段一样,大家就是坐在桌子前,分别提出自己的见解。”
在建立了人物之后,编剧团队慢慢推倒整个剧情,单一的会客厅并不能满足所有的情节发展,后续两次搜证的场景转移,也都恰好满足了故事发展中的人物动机,“不是有意为之,而是一些都恰好发生了”。
剧本杀也好,电影也罢,如今这两种带有一定娱乐属性的媒介被《扬名立万》联系在了一起,似乎从娱乐性来看,也成为了呼应。电影里,一群想拍电影的人,最终主导了案件;电影外,用电影表达的故事,成为观众眼里“剧本杀”的精彩。
对于创作者而言,这本身可能就是意想不到的效果。可不管哪种形式,真的能让观众点赞的,才是故事本身的精彩。
遗憾的完美
刘循子墨是学美术出身的,早在大学的时候,就很喜欢做一些海报的设计,因此在《扬名立万》的影片本身,以及后期宣传物料上,他力求极致。
“我想要一个不太一样的民国,现在民国背景的影视作品太多了,我不希望大家看到各种司空见惯的东西。因为在民国历史中,不管是建筑风格,还是生活用品,它都是多种多样,具有包容性的。”
虽然在《扬名立万》的设定里,故事发生在民国时期,但他又不希望大家一眼就能明白这是哪个年份。
但是观众仔细看,还是能发现刘循子墨埋下的不少细节。
譬如杨皓宇饰演的关静年,谈及他的身份时,说明了他是一位从无声电影向有声电影发展中,因为台词问题被淘汰的演员。在配上喻恩泰饰演的郑千里在电影中成名史,其实已经把年份表明的非常细节。
不仅如此,在郑千里和张本煜饰演的齐乐山对峙时,所提及的经济政策,也完全符合了战后时期的经济政策。诸如此类的细节,也能看到了刘循子墨在这部电影上的用心。
如今,电影《扬名立万》时长为123分钟,但在刘循子墨看来,这一版本并不是完美的,当时曾剪了一版135分钟的,能说清所有的逻辑,“但这个时长可能对于观众的观感,或者是影院的排片,135分钟不太友好。”
于是,在保人物和保逻辑之中,刘循子墨最终选择了前者。监制韩寒在看完成片之后,也坦言,“虽然很好,但是里边儿一些比如说中间的一些转折的部分,哪怕是针对这案件内容的,都讲得应该更清楚一点。”
可电影毕竟是遗憾的艺术,对于新人导演,或许可以留到下一部作品再继续修正。
悬疑故事的逻辑漏洞,就如同喜剧里不过关的笑点一样,永远是观众看完电影后最想吐槽的细节。
“的确会有一些损失,但是这个东西也没有办法,我不能让观众不纠。如果最后观众看完电影之后,能喜欢这些人,能喜欢剧中的角色,我感觉会更好。”刘循子墨有自己的标准,悬疑也好,喜剧也罢,如果故事把人物的感觉冲淡了,可能反而才是电影的遗憾。
拍《扬名立万》期间,鲁迅《热风》中的一段话时刻影响着刘循子墨,“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待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那么,《扬名立万》能成为那束光吗?刘循子墨和他的伙伴们,会不会像电影那句台词一样,“咱们拍完这部电影,扬名立万”吗?
目前并没有答案,或许已经不重要了,就像电影结束那样,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拿着摄影机和拷贝,拍出自己想表达的故事,就已足够。
刘循子墨亦是如此,未来不管是拍电影,还是再拍网剧,只想拍自己喜欢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