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电讯 9月13日,贾樟柯新作《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在北京首映。贾樟柯携影片主要人物梁鸿亮相映后见面会,作家王蒙、梁晓声,北大中文系教授戴锦华等嘉宾也出席活动并分享了各自的观影感受。
贾樟柯、梁晓声 |
作为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将镜头对准作家的生活,通过对话的方式挖掘文学背后的故事,同时思考文学与时代、创作、生活的关系。影片聚焦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的三位作家贾平凹、余华及梁鸿,他们以讲述者的身份与已故作家马烽的家人一起,重新审视社会变迁中的个人和家庭,展现了1949年以来的“中国往事”。
梁鸿 |
梁鸿在《一直游到海水变蓝》的拍摄中与贾樟柯进行了及其推心置腹的分享。她坦言,起初自己对这段对话的构想,不过是和以前的媒体采访一样,聊聊文学、聊聊创作。但导演却带着厚厚的一叠采访提纲,坐在摄影机后面听她讲父母、讲童年。准备详尽的访谈提纲,也打开了梁鸿的“心门”。
作为导演,贾樟柯也在《一直游到海水变蓝》的创作中被文学大家以及他们的文学风格深深影响。这一次,影片一改简单的线性叙事方式,选择了18个章节组成的散文体。谈及自己选择的几位文学界代表性人物,贾樟柯感慨:“贾平凹先生像是乡土的记录者,余华很像脱口秀演员,梁鸿则是好闺蜜(的形象)。”他们风格迥异的讲述方式,也为作品赋予了丰富的“性格”。
贾樟柯 |
当然,作为一部关注文学,甚至是严肃的时代回忆文学的纪录作品,《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在当下市场中实属特别。戴锦华在现场毫不留情的评价:“这部电影的门槛很高,至少要求观众要了解这几位作家,知道他们在看什么人。”贾樟柯对此表示认同。他坦言作为导演,电影很多时候是要拍给知音:“我们都渴望观众,但观众不是泛泛的,作为导演拍我所拍,对于观众自由选择,看你所爱。”
首映前,导演贾樟柯刚刚因采访中回应专家提出“演员持证上岗”的话题登上热搜。他直言,过往无数优秀作品证明了素人演员存在的合理性及价值,演员考证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也会伤害创作。
9月19日,《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将正式公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