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电影网专稿 3月12日是植树节,今年也是全民义务植树开展的第40周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在今年两会第四场“部长通道”中表示:“我们的人工造林11.8亿亩,在全世界是人工造林最多的国家。有的说占到了世界人工造林的50%,也有的说占到三分之一。不管怎么说,我们的人工造林是世界最多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义务植树也为“乡村振兴”的绿色发展增添了新的生机。
在今年的两会上,“乡村振兴”也是一个热点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上多次强调乡村振兴,他也曾在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中提到:“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从这个起点出发,我们离不开对“乡村振兴”的讨论。
人民网数据显示“乡村振兴”以“60.2%”投票总占比,成为该平台两会热词前三甲。伴随着两会代表、委员的相关提案,“乡村振兴”的春风,在这个三月暖遍华夏。
做客《今日影评》现场,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雷明提到,网友们对“乡村振兴”关注度这么高,其实和电影的潜移默化有关。而乡村振兴战略的20字方针,每一点也都能与乡村题材的电影相对应。
《今日影评》主持人晓丽与雷明留念
现今的乡村题材电影,并不像人们过去印象里的全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我们有乡亲们辛苦务农的汗水洒在田野上,也讲乡村青年带领村民致富的“致富经”。
比如《我和我的家乡》中《天上掉下个UFO》单元的科技致富,再比如《神笔马亮》单元里的稻田画,不仅带动了村里的旅游产业,还展现了这个小村的生态宜居。影片里的“茴香村”取景地也成了游客们慕名而来的打卡景点,电影竟然带动了现实里的乡村振兴。
电影汇报成果,乡村振兴启迪路线
在电影《一点就到家》里,三位青年带领大家种植咖啡,将产品销往世界各地,这就是产业兴旺的体现之一。
“前期我们主要关注的可能是产业扶贫,那么下一步要提升生活品质,就要延长产业链。”雷明院长发散思维道,“其实这个《一点就到家》,续集可以拍一个‘一点就进村’,进村之后我们不光是只喝咖啡,还可以享受由咖啡衍生的当地一些饮食文化、民族文化、自然风光,它是融合的一种体验。”
看着主角们坐在古树上聊天,不禁让人联想到树屋、甚至树上的民宿。这种亲近自然的美景让人心向往之,对于与乡村接触较少的年轻人也更有吸引力,它为我们描述了一副未来乡村发展的美好蓝图。
电影《一点就到家》剧照
一部部乡村题材的电影为我们汇报了“乡村振兴”目前取得的显著成果,而“乡村振兴”的战略方针也为电影产业提供了题材与内容上的启示。
一座桥梁,连接乡土与乡情
“艺术,特别是影视艺术,它可以看作是一座桥梁,一头连着我们所想的地方,一头连着你我,通过这座桥我们不仅能够看到我们所想要看到的那个端点,同时我们还能够走过这座桥和我们向往的那个端点拥抱。”
雷明院长认为电影的再现拉近了家乡的生活、变化与年轻人之间的距离,使得年轻人在看到这个电影的时候对深深埋在心里的家乡情怀有了更充足的认知。对城里人来说,也可以通过电影看到乡村的一个裂变的过程。
《我和我的家乡》之《最后一课》剧照
《我和我的家乡》的《最后一课》单元中,孩子们被打扮成1992年的样子,穿着1992年的服装、拿着1992年的课本,每一个物件都带着浓浓的时代感,但这个单元其实要为我们讲述的是望溪村从1992年到现在翻天覆地的变化。
透过电影,我们也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转变了对“乡村”的陈旧看法,不再一味是贫穷、落后,更多的是对乡村的向往与憧憬。“乡村”一词不但不再落后,甚至在新时代的大环境下也学着“潮”起来。乡村、田园、复古,这些关键词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世外桃源。
而时下正兴的“盲盒热”也与《乡村爱情故事》这个复古乡村大IP梦幻联动,隐藏款竟然是象牙山三巨头之一的莱昂纳多·刘能。
《乡村爱情》盲盒
的确,对于日新月异的中国来说,越来越多人的生活远离乡村。但只要电影存在,我们就可以随时通过电影给那个并不遥远的乡村以拥抱。
与时俱进,电影与融媒体行业共进步
融媒体发展时代,电影的发展实际上也可以和文化综艺相互融合。通过电影人参与乡村综艺,他们与乡村的互动直接让观众近距离地、零距离地感受到乡村的魅力。城市里的年轻人们忙碌了一天,在闲暇时光里打开乡村生活的慢综艺,看着里面的人们慢节奏的生活,仿佛心灵都沉静了下来。
“通过互联网的这个平台,乡情的连接始终没有割断。它能够始终让我们远离乡村的这些人,接收到我们乡村、乡土的这种信息和讯号,始终把我们隐藏在内心之中的乡土情怀激活,始终和我们乡村的发展同频共振,保持着一个紧密的连接。”
“这个实际上是推动和促进了我们在关心乡村和推动乡村发展的道路上,特别是吸引我们人才返回乡村,为乡村做贡献的一个重要的这么一个通道。”
“中国的这个脱贫攻坚,是一个全人类反贫困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未来属于中国的乡土故事,还将书写新的篇章。而记录乡村振兴的中国电影,也将以更多样化的题材与更绚丽的内容来拥抱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