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21时30分,国家大剧院歌剧院内灯火辉煌。中央芭蕾舞团的演员和乐手们在鲜花与掌声中,躬身向观众致敬,完成复工后首个大型原创舞剧《花一样开放》首轮演出的第二场表演。
该剧将发生在苗乡的扶贫故事搬上舞台,演绎了一曲追求幸福生活的青春之歌。难得的是,在面对扶贫这个宏大题材、面对悠久而丰富的苗族历史文化时,主创团队规避了最容易出现的问题——用力过猛。清淡的舞蹈编排、缓缓的情节推进,完成了一次苗舞、苗乡故事登上芭蕾舞台的尝试。
这部时长两个小时的舞剧,由中芭优秀编导费波与张镇新联袂担任舞剧编导。与许多大制作写实作品一样,《花一样开放》以双线索构成故事。主线是农业专业的乡村志愿者何琳来到苗乡帮助人们脱贫致富,辅线是何琳在当地的搭档阿山与青梅竹马阿朵的爱情故事。
在舞台上演绎爱情故事对芭蕾创作者来说驾轻就熟,扶贫故事却颇难表现。舞台上的扶贫志愿者育新苗、勘土壤、挖掘养蜂资源……编导们能把这些扶贫行为一一交代清晰已属不易,但尚未做到使这些行为凝聚出具有强烈戏剧冲突的情节。好在,主线里的扶贫之举总是与辅线的爱情故事相交织,在恋人的误会、妒忌、猜疑中产生了特殊的幽默效果,不失为一种巧妙呈现方式。
剧中巧妙融入了苗族历史文化的诸多闪光点,让全剧有了可深入探究的文化空间。比如设置扶贫志愿者何琳住在一位苗族老妈妈家里,老妈妈擅长刺绣,何琳在忙着农业扶贫之余,也畅想了苗乡刺绣走到时尚舞台的盛景。现实生活中,苗绣的确是苗族文化传承和苗乡人民闯世界的一大利器。当何琳幻想着苗绣时装秀时,舞台背景出现了蝴蝶图样。这个意象颇有深意。因为蝴蝶妈妈,正是我国黔东南苗族的祖先,也是苗绣延续时间最广、最常见的图案题材。
虽然苗乡可挖掘利用的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但两位编导始终比较克制,只是有限而精炼地在演员服饰上展现苗族风韵,并在全局最后一幕——“赶秋节”时释放出苗族歌舞的魅力。即便是释放,苗族歌舞也始终服务于芭蕾舞台的整体调性,观众并没有看到原生态舞蹈和纯民族舞的表演。芭蕾演员借用了苗族舞蹈的颠簸律动和手势特征。流行于苗乡的板凳舞也没有被大场面、大幅度地借用,只是点到为止。竹竿舞则巧妙地与芭蕾把杆相结合,展现出独特的创新魅力。
全剧的配乐可圈可点,中央民族乐团作曲家王丹红为舞剧倾注了鲜活的苗族韵味,现场演奏形成的磅礴气势为舞剧增添了感染力。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舞剧的创作正值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时。中芭艺术家克服了许多困难,比如苗族舞蹈的学习,就是特邀专家通过线上教学的方式带着演员学习、排练的。这些努力和付出,赢得了观众的掌声回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奥鸟视频-全球短视频资讯平台 » 扶贫故事芭蕾化呈现的新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