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鸟视频-全球短视频资讯平台

奥鸟资讯平台
做最好图文看天下生活新闻网
首页 > 更多 > 生活日常

贵州发现6.3亿年前真菌类生物化石,由谁发现及有什么意义、真菌是什么

  贵州发现6.3亿年前真菌类生物化石这一发现是由中美科研学者发现的。这一发现引发了关注这一块的人士的极大关注,因为这一发现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陆生真菌类化石。表现了早在6.3亿年前蘑菇、酵母、青霉等真菌生物的祖先就已经从海洋中“爬”上了陆地。其化石显微图如下:

贵州发现6.3亿年前真菌类生物化石.jpg

  贵州发现6.3亿年前真菌类生物化石参与此次研究的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新发现的真菌类化石位于贵州省瓮安县两处白云岩喀斯特洞穴中。研究者共采集20块岩石样品,得到上千枚不足头发丝粗细的微小真菌化石丝体。此前,最早的陆生真菌发现于苏格兰,距今约4.1亿年历史。新发现的化石将陆生真菌的化石记录前推了2亿多年。

贵州省瓮安县两处白云岩喀斯特洞穴.jpg

  研究团队还发现,6.3亿年前的这种远古真菌类化石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长度数百微米的空心细丝,另一部分是连接在细丝之间、直径10至26微米的空心小球。科研人员通过与现代类似真菌的比对推测,细丝可能是真菌类生物的菌丝,而空心小球可能是用于繁殖的无性孢子。

  生物从海洋登上陆地是生命演化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而真菌被称为‘拓荒先锋’,在陆地从一片荒芜到生机勃勃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此次发现的6.3亿年前陆生真菌,比最早的陆生高等植物化石还早1亿多年。这对我们研究陆地早期环境和生命演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研究由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等中外科研机构合作完成。相关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通讯》上。

  真菌是一大类不含叶绿素的真核生物,具有细胞壁和异养吸收。真菌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繁殖能力强,但不产生种子,而是通过无性繁殖或有性繁殖产生大量孢子进行繁殖。不同真菌产生的孢子在类型、大小、形状和颜色上都不同。因为真菌的孢子很小,必须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此外,真菌的菌丝体在适宜的条件下也能分裂、生长和繁殖。

  真菌和细菌有很大的区别。例如,细菌的细胞壁组成以肽聚糖为主,真菌多为甲壳素;真菌的营养方式为异养(腐生或寄生),大多数细菌和真菌为腐生或寄生。腐生细菌通过分解各种有机物获得营养,而寄生细菌则直接从动植物或人体等宿主吸收营养。

  细菌和真菌的区别在于有些细菌是自养的,包括光合自养和化学自养。光合自养细菌含有细菌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自身的营养物质,如光合细菌。但它们的光合过程与植物并不完全相同。细菌的光合作用不产生氧气。当细菌氧化硫化氢产生能量时,细菌氧化硫化氢产生硫。

  真菌和细菌最大的区别是细菌细胞内只有核物质,没有核膜和核仁。我们称之为原核生物。无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等细胞器。然而,真菌细胞中存在真核生物,即有核膜和核仁。有线粒体、高尔基体和内质网等细胞器。

  此外,细菌和真菌在结构上也有很大的差异。细菌的形状有球形、杆状和螺旋形,它们都非常小。除少数单细胞型外,大多数真菌都是由菌丝组成的,其生物量远大于优良细菌。高等真菌的有机体也有一定的组织分化,且结构相对复杂杂。所以,与细菌不同,真菌不包括细菌。此外,真菌不包括放线菌。虽然放线菌是丝状的,但它们和细菌一样属于原核生物。对于细菌在超级细菌概念中有汇总相关的消息。

  补充学习:

  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地化所”)成立于1966年2月,由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球化学研究室、昆明地质工作站和中科院贵阳化学所等单位合并组成。

  地化所重视学科建设,在我国建立和发展了以矿床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第四纪地球化学、天体化学、实验地球化学、有机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元素地球化学、构造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为主的地球化学学科体系;重视队伍建设,是我国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和首批博士后流动站建站单位,在所学习和工作的15位科学家先后当选院士;重视实验室建设,是全国建立了两个以上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少数科研机构之一;重视学术交流,创建了全国一级学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为推动全国同行的学术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重视科技创新,取得了包括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在内的一系列重大成果,为地球科学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地化所目前有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地球内部物质高温高压重点实验室、月球与行星科学研究中心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五个研究机构,具有一流且配套的仪器设备和实验研究设施,仪器设备资产总值3.5亿余元。截至2020年年底,地化所在研项目主要包括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课题1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80项,其中重点6项,杰出青年基金2项,优秀青年基金2项;中科院战略先导专项1项,课题5项(子课题18项),中科院重点项目7项,扶贫项目2项等。为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国家地球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简介.jpg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成立于1951年,其前身为前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及前中央地质调查所等机构的古生物室(组),目前是我国唯一的从事古生物学(古无脊椎动物学与古植物学)和地层学研究的专业机构。

  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四光教授为首任所长,此后斯行健院士、赵金科院士、吴望始研究员、曹瑞骥研究员、穆西南研究员、沙金庚研究员、杨群研究员先后任所长,现任所长詹仁斌研究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奥鸟视频-全球短视频资讯平台 » 贵州发现6.3亿年前真菌类生物化石,由谁发现及有什么意义、真菌是什么

分享到:更多 ()
来源:互联网 编辑:佚名

评论

留言/评论 共有条点评
昵称: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