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研合作发现全球湿地甲烷排放加剧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青藏高原所)3月22日发布消息说,该所三极观测与大数据团队张臻研究员联合美国马里兰大学、美国宇航局及北京大学等科研人员最新完成的一项研究发现,全球湿地甲烷排放正在加剧,并可能在未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威胁全球碳排放控制目标。
北大深研院袁粒团队开发ChatExcel工具
近日,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信息工程学院袁粒助理教授及三名硕博生组成的四人“90后”与“00后”团队开发了一款名为“ChatExcel”的AI办公辅助工具,该工具可以通过文字聊天实现Excel的交互控制。据了解,ChatExcel测试版于2023年2月28日发布,仅半个月,公测网页的日活用户峰值达到11万独立IP,累计访问量逾200万人次。
重庆几何拓扑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揭牌
为响应国家加强基础学科建设的号召,进一步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3月21日,重庆理工大学举行2023几何拓扑学术论坛暨重庆几何拓扑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此次揭牌,是重庆理工大学借势重庆基础研究发展良好氛围,长远谋划、科学布局,积极抢占基础研究制高点的重要部署。该校校长杜惠平表示:“学校将立足新起点,坚持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全面增强基础研究能力,为国家和重庆市基础研究及科技创新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山东新发现富铁矿1400万吨
近日,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在德州齐河—禹城地区部署实施的富铁矿勘查项目再获新突破,新揭露最大厚度达63.06米、品位56.63%的富铁矿体,初步估算新增富铁矿资源量1400万吨。截至目前,该区域已累计探明富铁矿资源量近8000万吨。
2023年度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标识正式发布
2023年度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标识征集活动落下帷幕。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2023年度天舟六号飞行任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三次飞行任务标识。
粤北丹霞山发现3昆虫新种,累计发现新种39个
21日从韶关市丹霞山管理委员会获悉,据统计,截至今年3月,丹霞山已发现新物种39个(其中植物21个,动物11个,菌物7个),这些新物种的发现不仅丰富了丹霞山的物种多样性,还反映出丹霞山这样的丹霞地貌区域具有相对独特的生境和生态区系。
中国野生猫科动物专项调查最新结果公布
在过去的几年中,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研究机构针对猫科动物进行了专项调查,对我国野生猫科动物进行了十多年来首次系统的汇总和盘点。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次最新的调查结果。我国现有野生猫科动物12种,分别是虎、豹、云豹、雪豹、猞猁、金猫、豹猫、兔狲、荒漠猫、野猫、云猫、丛林猫。作为同一家族的成员,它们在神韵上颇有相似之处,但各个物种毛色不同、姿态各异。
国家能源集团熔盐储能研究获关键突破
3月22日,从国家能源集团获悉,该集团新能源院在熔盐储能项目研究中取得关键突破,首次完成熔盐储能系统耦合燃煤电厂实现煤电工业热电解耦及深度调峰的技术方案论证,并获安徽能源局对项目的肯定与支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红层灾变防控基础研究”启动
3月1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红层灾变防控基础研究”启动会暨工作研讨会在广州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部常务副主任于晟在致辞时表示,自然科学基金委高度重视我国红层研究,希望该项目紧密结合国家重大需求,从我国红层灾变防控研究现状出发,聚焦关键问题,通过取得突破性成果,贡献新的知识,继续引领国际前沿,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作出贡献。
2023全球6G技术大会召开
“全球6G技术大会”将在3月22日到24日召开,是6G领域覆盖最为广泛、内容最为全面的国际会议。首届会议于2020年9月在北京启动,2022年3月成功举办第二届,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6G小专项15个项目团队的核心成员及10多个国家权威专家在会议上围绕6G愿景与应用场景、6G网络架构、6G新型空口与高性能无线传输技术、6G网络覆盖扩展与天地融合技术和6G网络安全与可信架构等进行了深度交流。两届会议全面展现了6G技术研发的创新思路和最新成果,持续搭建了全球科技合作与协同创新桥梁。
地球生命源于地外?小行星“龙宫”发现核酸前体
根据英国《自然·通讯》杂志21日发表的一篇文章,在近地小行星“龙宫”样本上发现了尿嘧啶,这是形成RNA和维生素B_3(陆地生命代谢的重要辅因子)的基本构件之一。这些发现强烈表明,核酸碱基如尿嘧啶等或由地外起源,通过富含碳的陨石送到地球上。
量子技术里程碑:科学家成功控制“量子光”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和瑞士巴塞尔大学的科学家首次展示了识别和操纵少量相互作用的光子(光能包)的能力,这些光子具有高度相关性。这一史无前例的成就是量子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研究论文20日发表在《自然·物理》杂志上。
南科大杜嘉木课题组揭示植物DNA甲基化进展
在前期解析了上游siRNA生物合成中DCL3的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南方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杜嘉木课题组进一步针对RdDM下游Pol V独特的性质开展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近日以“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the plant RNA polymerase V”为题在线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
精神科医生:近半失眠患者存在抑郁或焦虑
2023年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王美娟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透露,在心理科门诊,像张阿姨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很多人认为失眠了,只要吃点安眠药就能解决问题了,其实并不然,失眠患者常常同时合并有抑郁和焦虑,研究显示接近50%的失眠患者存在抑郁或者焦虑。
肠道菌会引起女性抑郁症?原因在这里
3月20日,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获悉,该院李艳、王高华及刘忠纯团队在国际代谢领域杂志《Cell Metabolism》在线发表了最新研究论文,该研究阐明了肠道中的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SD)在女性抑郁症发病机制中的潜在作用。这项研究成果为临床女性抑郁症的预防和诊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的潜在治疗靶点。
研究发现:木质素在土壤剖面周转显著快于植物脂类和黑炭
3月22日,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获悉,基于青藏高原-内蒙古草地样带跨度超过3000公里的13个土壤剖面,该所冯晓娟研究组与合作者发现,植物脂类和黑炭在土壤剖面中的周转时间可达上万年,显著长于木质素。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生态学快报》。
脓毒症血管功能障碍找到新靶点
3月22日,从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获悉,该中心战伤休克与输血研究室刘良明、李涛教授团队研究发现周细胞来源的微囊泡分别携带miR-145和miR-132发挥对脓毒症血管反应性和血管通透性的改善作用,为治疗脓毒症后血管低反应性和血管渗漏出现的矛盾现象提供了新的思路。近日该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军事医学领域卓越SCI期刊《军事医学研究》(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
粒子对撞机内首次探测到中微子
据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官网20日报道称,该校物理学家主导的“前向搜索实验”(FASER)首次探测到粒子对撞机产生的中微子,此前该团队曾观察到6个中微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此次新发现有望加深科学家对中微子的理解,还有助揭示行进较长距离与地球发生碰撞的宇宙中微子,为管窥遥远宇宙打开一扇窗。
香港教育大学与北京大学签署合作协议
从香港教育大学(教大)处知悉,教大研究生院与北京大学(北大)教育学院当日举行线上学术合作协议书签署仪式,双方就全面深化在推动学者及研究人员的交流等方面的协作达成共识。据了解,该协议为期5年。在新协议下,双方将会进一步推动学者及研究人员的交流,促进跨校研究协作,并会一同举办学术会议及专业培训等。此外,双方亦会大力推动暑期交流活动,拓宽两地学生的视野。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成立元宇宙研究院
近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宣布成立元宇宙研究院,此举旨在通过对元宇宙这一国际创新领域的探索,整合统筹校内外科研力量,推进学科交叉、交叉科学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与决策咨询,促进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
中国农科院与复旦大学共建交叉科学联合中心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与复旦大学签署共建交叉科学联合中心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科院院长吴孔明表示,中国农科院高度重视与复旦大学的战略合作,将紧紧围绕种子、生物安全、农机装备、绿色低碳、乡村发展等“国之大者”,聚焦全基因组设计、合成生物学、农业智能化和食品营养健康等前沿领域,积极与复旦大学开展全面合作,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华人伉俪获奖!曾靠二手旧设备不断刷新世界纪录
近日,年近70岁的华人光伏科学家赵建华、王艾华夫妇,荣获被誉为“工程界诺贝尔奖”的伊丽莎白女王工程奖。这是该奖创设立10年来,华人科学家首度获此殊荣。赵建华、王艾华夫妇因共同发明PERC(钝化发射极和背面点接触)太阳能电池技术,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Martin Green、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荣誉教授Andrew Blakers共同获得该奖项,分享50万英镑奖金,相当于415万人民币。
获奖!航天智慧技术保护城市燃气管网安全运行
3月21日从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03所获悉,该所联合北京市燃气集团、中国石油大学的“智慧燃气管网安全运行保障关键技术与装备及工业化应用”项目,近期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奥鸟视频-全球短视频资讯平台 » 学术头条:近半失眠患者存在抑郁或焦虑,北大深研院袁粒团队开发ChatExcel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