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鸟视频-全球短视频资讯平台

奥鸟资讯平台
做最好图文看天下生活新闻网
首页 > 更多 > 百姓声音

无聊的时候,你会做什么?

1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李睿秋Lachel 来源|L先生说(ID:lxianshengmiao)

我写过许多关于行动和目标的文章。在这些文章的评论区,经常能看见这样的留言:

可是,我就是对什么东西都不感兴趣,感觉提不起任何动力,怎么办呢?

这么严重的朋友也许不多,但是,几乎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一定体验过同样的情绪:突然之间觉得一切十分乏味,什么都不想干,觉得一切都失去了意义,不由得问自己: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做这些是为了什么?

它们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一种对当下的抽离和「无意义感」,只是程度差别罢了。你可以把它叫做空虚,也可以叫做无聊。

不知多少人有过这样的感受:我们的生活日益变好,可选择的娱乐方式日益丰富,但我们的快乐却并没有变得更多,相反,而是变得越来越少了 —— 我们更容易感到无聊,打不起精神,提不起兴趣,觉得一切都那么乏味,令人昏昏欲睡……

拿我自己来说:十几二十年前,我非常热衷于玩游戏,那时时间不多,从游戏里面却得到了许多快乐。而现在,时间更多了,也更自由了,反而没有动力去玩游戏了。不是说它们不好玩 —— 画面更精美了,战斗更激烈了,游戏性也更丰富,但就是始终提不起兴趣沉浸进去。买回来的新游戏,也一直束之高阁,静静积灰。

我想,可能许多朋友也有同感:现在的影视剧能看的太少了,喜欢的音乐基本都停留在十年前,小说没意思,游戏不好玩,综艺很无脑,社交媒体上更是充斥着垃圾信息……总而言之,对一切大众娱乐都感到非常无聊。

那么,我们生活的乐趣究竟来自什么?

过年期间,我在公众号做了这么一个互动话题,收到好几百条回复。我挑选了一些放在文章末尾,如果你有过这样的困扰,希望它能给你一些启发。

不过,在此之前,不妨让我们来深入聊聊「无聊」。

究竟什么是无聊?为什么我们会有「无聊」这种情绪?

说到这个话题,很难不提这么一个经典实验:2014 年的一项实验中,心理学家发现:与其让人们待在一个空房间里15分钟,什么也不做,他们宁愿电击自己,尽管后者会带来轻微的疼痛感。

为什么会如此呢?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我们的大脑有一个天性,一定要时刻保持对环境的关注和觉察,从中发现威胁和机会。这是从远古遗传下来的本能。凡是不具备这个本能的个体,都无法将基因遗传下来。

这就导致了,我们的大脑是始终需要将注意力投注在某些事物上面的。一旦它发现没有可以投注的对象,就会产生一个空洞 —— 这对于大脑来说,就形成了一个非常态的、不稳定的状态。这种状态表现在外,就是无聊。

换句话说:我们的注意力一刻都不能停下工作,它一定要把目光放在某样事物上面。一旦它发现周围的环境非常熟悉,抑或非常简单,不存在这样的事物,它就会非常痛苦。为了缓解这种痛苦,我们甚至不惜于伤害自己,因为这种伤害能带来「新鲜感」,唤起注意力。

也就是说:对于大脑而言,无聊实际上是什么呢?是一个警告。它相当于在警示我们:当前的环境对大脑来说已经「不新鲜了」,是时候换一个环境了。

心理学家 Plutchik 也认为:无聊可能是进化出来的,是一种让大脑更有效地进行自我防卫和保护的机制。它有助于我们不断改变和适应环境,从而避免长期停留在一个我们已经非常熟悉的环境里面。

所以,如果你感到无聊,那么请打起精神:这可能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因为它的本质,是你的大脑在告诉你:你已经完全适应了这个环境,完全适应了当前的生活模式,是时候引入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了。

但要注意的是:当我们陷入无聊的时候,另一个东西也特别容易被激活:默认模式网络(DMN)。

原因很简单:大脑发现外在环境没有值得我们去注意的,那么自然而然就会把注意力投注在内在上,也就是激活DMN。

但是,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讲过:当DMN被激活的时候,绝大多数时间里,它都不会带来快乐,而是带来种种负面情绪 —— 因为它倾向于把过去发生过的不愉快,一件件拿出来咀嚼、反刍、消化……

因此,无聊本身可能没什么,但它很可能成为降低我们幸福感的催化剂。

前面讲过,无聊是一种大脑的进化机制,也就是说,它从我们祖先的时期就已经存在了。

但是到了现代,这种情绪逐渐被放大、蔓延,乃至于成为一种「无聊瘟疫」。一个核心的原因就在于:这个时代的刺激实在过于丰富,我们的感官已经被锤炼得过于强大,远远不满足于传统的生活方式了 —— 我把它叫做「感官饱和」。

我们这个时代,各种各样的刺激信手拈来:拿起手机,随便打开一个APP,就能逛街、刷消息、看新闻、刷视频……不再需要出门,不再需要漫长的等待,选择也同样多到令人目不暇接。

这就造成什么结果呢?我们的注意力一天天被这种模式所刺激和锻炼,于是,它的感知颗粒度变得越来越细、越来越活跃 —— 在以前,我们可能是以天和小时来计时;而现在,我们可能是以分钟来计时。在同样的时间里,以前可能只够走一个场景,现在则足以把一生过一遍。

这种日积月累的刺激和训练,让我们的注意力变得越来越亢奋,越来越容易「按捺不住」。

许多研究发现,随着时间推移,人们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越来越短的。换句话说:我们越来越不满足于慢吞吞的、起承转合的内容和信息,而是希望在更短的时间里面,获得更多的新鲜刺激。

因而,一个极其适合这个时代的产物就应运而生了:加速。

有多少人看视频时从来没有倍速播放过?请举手。我想应该没有吧?我自己看视频基本也是1.5-2倍速。

很多人会把此归结于「水」,认为是因为现在的视频太水了,信息量太少,所以观众才不得不加速。这当然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除此之外另一个原因是:我们的注意力对这个传统的、缓慢的世界已经感到不满足了,它迫切地希望用更多、更高频的信息去填满它,不要让空洞出现。

许多人都有一种感觉:我们变得越来越没有耐心,越来越难以坐下来,沉浸地看一部老电影,认真地读一本费脑子的书。

但这不是你的错,是这个时代太快了,我们都在时代的浪潮中,被不断裹挟着向前,看着两边的浮光掠影,越来越快地闪过。

木心有一首很经典的诗,叫《从前慢》,里面写道: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 车,马,邮件都慢 /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现在不是这样了。现在我们只想省略过程,快进到结尾,一分钟里我就要看到结局。

但显而易见,无论这个时代再怎么五光十色,它也不可能全天候24小时满足我们的一切需求。于是,大脑就更容易出现「注意力空洞」,也就是感到无聊和空虚。

随着我们注意力越来越容易「按捺不住」,我们去抑制大脑走神、控制大脑的能力,也就随之降低了。

对注意力来说,时间就像变成了慢动作,被切分成更多、更碎的碎片。它像一个精力旺盛的熊孩子,在这些时间的碎片中不断撒欢、奔跑;而我们的自主意志就像一个上了年纪的家长,在她背后气喘吁吁地追着他。

我们的缰绳,已经抑制不住注意力这匹脱缰之马了。

所以,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们更不容易感到无聊呢?

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是:它并不取决于你无聊的时候选择做什么,而是取决于你不无聊的时候,都做些什么。

这有点像健康:一个人如何让自己保持健康?并不在于你生病的时候吃什么药、如何调理、如何休养,而在于你不生病的时候,能否保持一个良好的作息、饮食和运动习惯。

简而言之:当我们不无聊,有心情,有动力,也有时间的能力,能否抓住这个机会,有意识地去做一些需要慢下来、沉下心、静下来的事情,让已经成为「脱缰之马」的注意力,能稍微慢下来,别那么亢奋?

具体而言,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

1)有意识去做一些需要投入精力的事情,让自己从「动脑」「学习」和「思考」中获得乐趣。

越是不劳而获的刺激,越容易让我们的注意力变得亢奋。久而久之,它就会适应这种「不劳而获」的状态,再也难以长时间地专注在手头的事情上。

因此,不妨在业余生活中多去尝试一些需要动手的事情,可以是学习一门技能,也可以是试着做出一些成果。这些,都有利于我们拉住注意力的缰绳,让它变得更专注。

2)适当切断信息的吸收和摄入,给自己腾出一片安静的空间,让大脑适应安静。

我有一个习惯,每天会抽出一段时间,关掉网页,不去看手机,让自己安静地待着。可以是回顾自己过往一段时间的收获、经验,也可以是整理自己的文件、笔记、知识。如果你喜欢正念的话,也可以试试正念。

我把它叫做「黄金时间」。这可以暂时让你的注意力安静下来,让它变得没那么亢奋,适应这种平静、沉默的模式。

不要觉得什么都不摄入会「浪费时间」 —— 生命真正的质量,不在于我们摄入了多少,而在于消化了多少。

3)多出门,接触自然和外在的世界,调动全身的感官去体验。

近几年的研究发现,亲近自然不但能够提高记忆力、注意力、创造力,还能够改善睡眠,缓解焦虑、抑郁和压力。

为什么有这样的效果?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都在使用注意力,让它满负荷运行;而在自然界中,我们的注意力能够得到放松,让它得以松弛地、灵活地、自由地「扫视」周围的环境,从而变得没那么紧绷。

所以,如果有机会,不妨放下手中的手机和眼前的电脑,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到城市附近的郊区走一走,投入自然之中,调动耳朵、鼻子、手和脚去感受这个世界,让整个人得到休憩和释放。

4)打开自己的视野,引入新鲜元素,让生活有一些改变。

前面讲过,无聊的根源在于,大脑监测到周围的环境已经足够熟悉,太久没有变化了,它实质上是在提醒你:该换一换环境了。

那么,为什么不听从大脑的建议呢?

我自己的做法是:拿出大概15%的时间,去尝试一些新鲜事物,做一些平时不会做、不会接触的事情,认识一些陌生人,试着学习一些新领域……

这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流入,再也不会枯竭和干涸。

基于上面这四点,分享一些我在日常生活中会做的事情吧:

我偶尔会在天气好的时候出去逛逛,去城市里找一些新开的小店 —— 比如书店,咖啡店,茶馆,以及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店铺,感受里面的布置、陈列、装饰,或者跟店员和老板攀谈。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体验生活气息和拓展视野的方式。

我非常推崇散步。一方面,在散步的时候,你可以让思绪自由游动,观察身边的街景,花草,行人,让心灵放松;另一方面,散步也是一种很好的轻运动方式,对记忆力和创造力都有很好的促进效果。如果你没有条件和时间去运动,那么至少可以让自己先从散步开始。

我有一个习惯:如果我对一个问题感兴趣,我会把它安排到近期一段时间内,然后去做主题学习,搜集各种各样的资料,把它彻底弄清楚,最后写一份课题总结。日积月累,就构成了我的知识体系。这个习惯对我帮助很大,它可以令我对生活一直保持兴奋和激情,一直保留着动手去解决问题的「手感」。

想办法为自己找到一个心灵的「后花园」。它最好是一个能够对外产出的、需要你投入心血去建造和维护的产品,可以是博客、可以是视频、可以是播客……把它跟你的工作区隔开,让你能够从中实现个人才华和能力的发挥,让它能够传播你的影响力。就像播下一颗种子,让它慢慢成长。日积月累,也许就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找到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也可以是线上的,拉一个群,一起分享和讨论日常生活中有趣的东西,一起约定去做一些能够共同参与的事情。

这可以成为你强有力的心灵支撑。任何时候你感到挫败和沮丧,都可以从这里寻回力量。

这可能是许多人共同的习惯了。我会在前面讲过的「黄金时间」里面,去整理自己的信息、文档和笔记。一方面,可以复习之前积累下来的资料,让它们再次流动起来;另一方面,这个整理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有序」的过程,能让心灵变得沉静,没有那么浮躁。

我很少看小说,唯一看得比较多的就是推理小说,因为我特别享受那种跟作者斗智的感觉。包括悬疑片,解谜游戏,剧本杀,密室逃脱,都是如此。这种解谜的乐趣,可以给予你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也能让你感受到大脑高速运转之后酣畅淋漓的感受。

我的笔记软件里有一个「写作箱」,里面放着许多我有兴致时随手写下的主题。闲暇的时候,我就打开写作箱,随便找到一个感兴趣的主题,写下去。可能是对某个现象的理解和分析,可能是某个观点的延伸演绎,甚至可能是想到一个小说创作的点子,看能不能把它完善……你不妨也试一试,这会让你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

最后,分享一个简单的理念:

只有认真去生活的人,才会被生活认真对待。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用更好的面貌,去投入到彼此的生活之中,享受生活的美好。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L先生说(ID:lxianshengmiao),作者:李睿秋Lachel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奥鸟视频-全球短视频资讯平台 » 无聊的时候,你会做什么?

分享到:更多 ()
来源:L先生说 编辑:产经资讯

评论

留言/评论 共有条点评
昵称: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