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新研究发现,小行星上的巨石可能有四分之三或更多是中空,这一发现有助于深入了解地球和其他行星的形成方式。
行星形成的最早阶段始于被称为星子的建筑块,即从小行星到矮行星大小不等的岩石块。先前的研究表明,星子可能开始时是多孔的、蓬松的尘埃团,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尘埃会因受热、重力和撞击而变得密实。但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日本立教大学的行星科学家坂谷直也告诉 Space.com,这个想法仍未得到证实。
最近,日本的隼鸟二号飞船发现,菱形的近地小行星Ryugu,宽 2,790 英尺(850 米),上面覆盖着大约30% 到 50% 多孔的岩石。现在 Sakatani 和他的同事们发现,这些巨石可能有 70% 以上是空的,或者与先前研究表明的古代星子一样多孔,这表明这些岩石可能包含早期太阳系的残余物。
研究人员使用 Hayabusa2 的热红外相机分析 Ryugu 的表面并发现了两个孤立的热点。航天器的望远镜从其中一个捕获了高分辨率图像,显示它在一个约 30 英尺(9 m)宽的陨石坑中心附近拥有一群巨石。
Ryugu 上的多孔区域越多,它们的物质就越少,也就越容易加热。根据这些热点的热量,科学家们估计第一个热点中的巨石群有 72% 到 91% 的多孔性。虽然他们无法确认另一个热点是否有巨石,但他们检测到的热量表明那里的岩石有大约 71% 的孔隙。
研究人员指出, Ryugu的热点巨石与彗星的身体一样多孔。先前的工作指出,彗星很可能是原始星子的残余物,坂谷和他的同事们认为, Ryugu的热点巨石可能同样是古代星子的残余物,它们是从 Ryugu表面下爆炸的宇宙撞击。
这些极其多孔的巨石的一个可能起源是它们在宇宙撞击之后形成。然而,Hayabusa2向 Ryugu发射了炮弹,并没有看到在人为撞击之后出现任何类似的多孔巨石,这表明这颗小行星上的多孔巨石不是碰撞产生的。
发现有关星子原始性质的细节可以揭示行星是如何形成的。例如,科学家们之前指出,如果小行星像研究人员越来越怀疑的那样蓬松,那么它们在撞击过程中可能更容易破碎,从而使它们不太可能以巨大的力量喷射碎片以粉碎其他小行星。
2019 年,Hayabusa2从 Ryugu表面捕获样本,并于 2020 年 12 月成功将这些样本送回地球。这些样本中可能包含一些高度多孔且可能非常古老的岩石,这可能有助于更多地揭示太阳系构建块的性质。然而,分析这块岩石将证明是困难的,“因为它的脆弱特性。”坂谷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奥鸟视频-全球短视频资讯平台 » 日本Hayabusa2探测器发现的小行星 Ryugu上的巨石可能有四分之三是中空